【征文】儿时能勉强吃饱饭就不错了,只有端午这天鸡蛋煮大蒜是必须的!还有……
(征文)儿时的端午,是再也回不去的怀念
在我的记忆中,家乡的端午和爱国诗人屈原扯不上任何关系。没有划龙舟撒棕子这类与屈原有关的活动,而这些民俗的来源是怎样来的我真的不知道。但说起家乡的端午,特别是儿时过端午的情境,竟是满满的怀念。
小时家里环境不大好,能勉强吃饱饭就不错了,但到端午节这天,鸡蛋煮大蒜是必须的,雄黄酒也是必备的,其实与其说是盼过端午,就是盼着吃有蒜香味的鸡蛋,而与鸡蛋同煮的大蒜,吃着也是香甜嫩滑,反正感觉胜过如今的美味佳肴。鸡蛋要带去种的庄稼地里吃,说是“守田埂″,我估计寓意是守护田地里的庄稼,也体现了农民对收获的重视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。那么用雄黄配制的酒喝了除了有过端午节的寓意还有防蛇的作用,当然至今我也无法验证能不能防蛇,但那时我们脸上要涂满雄黄,房前屋后的草地上也要洒雄黄酒。当时家里环境好点的就会买上几斤糯米,买点粽叶包粽子,在我的记忆中小时端午包粽叶的时间也并不多,但我那时喜欢吃鸡蛋和大蒜,粽子也不大喜欢吃,所以也就无足轻重了。当然,母亲每年端午都还要扯上点艾叶,扎个“艾狗挂在大门上,意思是可以避邪。
我们最感兴趣的事还是“游百病″,我们家周围都是山,端午节那天父亲母亲就会带着我们游山,说那天游过后百病都可以消除。我们山上草药多,每回上山我们都能扯回许多草药,据说端午扯回的草药疗效特别好,那时找三七重楼都是很简单的事,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年的端午,我在山上竟然找到了天麻,挖出来有三斤多。那时我还不到十岁,也就是这次激起了我认草药和挖草药的兴趣。端午除了扯草药外,我们还可以在山上尽兴的找白泡咡(草莓)和高粱泡咡(红草莓),还有刺果,这些都是美味,甜香甜香的,这天我们除了在山上吃够外,衣服的口袋里也装得满是。
在我们不远处有个大草坪叫“火草坪″,有几百亩地,与他相邻的一个村子是苗族村子,每到端午这天,苗族同胞会自发组织去“赶花场,赶花场就是苗族年轻男女对唱山歌定亲的一种方式,人特别多,苗族同胞所穿的服饰也挺好看,我们感觉到很新奇,都喜欢去看热闹。但那时每回端午赶花场,因为苗族同胞喜欢喝酒,喝酒后兴头高,每回赶花场都会打架,我们年少并不明白看打架危险,尽管父母左叮嘱右嘱咐,但还是抑制不住好奇都要去看。
这些事已经过去了几十年,但每到端午就会回想小时过端午的情景,那真是又纯真又甜蜜,是无法回去的思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