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成功

镇雄这所乡镇中学是如何从倒数到县内名校的?来看看它的逆袭之路→


来源:昭通发布

原标题:从倒数到县内名校,昭通这所学校是如何逆袭的?

“这次月考,数据分析要找准问题,教学中的难点、重点必须精准提炼,下次月考我要看到成效。”高二年级主任的汇报声刚落,镇雄县芒部中学党委书记谭开科的视线便落在物理组成绩分析表上,眉头微蹙,眼中却透着一如既往的坚定。这份坚毅,瞬间让人想起16年前他初到芒部中学时的情景——面对荒芜的校园、挑水喝的老师、全县倒数第一的教学成绩,他正是抡起了“改革”这把铁锤,硬生生砸开了困局。

从挑水喝到挑灯战

一场教育改革的“破冰行动”

芒部中学的崛起,犹如赤脚踏过荆棘与顽石,需要恒久的毅力。2009年2月,谭开科调任芒部中学校长。他是一个善谋、实干,有着教育智慧和战略眼光的校长。

谭开科回忆起初来学校时的窘境:老师们需要到对面的山上挑水喝,来回1个多小时;电路老化,经常断电;旱厕臭气熏天……在他心里,水源问题和生源问题一样刻不容缓。他带着教职工踩着溜滑的桐油凌上山寻找水源,引山泉水入校,解决了困扰师生多年的吃水难问题,又马不停蹄地解决用电、如厕、住宿等生活问题。“只有把水电、住宿问题解决,改善教学设施,优化生活环境,老师们才能安心教书。”他说。

他着眼于“中小学一盘棋”,用铁腕与温情打破“舒适区”的治校哲学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中得到充分体现。“小学老师踩红线者调离岗位,初中老师连续两年教学成绩倒数第一者调往小学!”谭开科推行的教学改革近乎残酷,却直击痛点。他深知,循序渐进的教学改革,大山深处的孩子等不起。

通过梳理与谭开科的对话,可以看出,2009—2011年是芒部中学转校风、扭教风、树学风的关键时期。其间,谭开科提出“奉献善教、科研伴行、班风至上、课堂有效”的发展思想,在探索中不断实践,为学校找到了“合脚的鞋”——适合芒部中学的教学模式。

在谭开科的记忆深处,芒部中学艰难起步的场景依然清晰。2009—2011年,谭开科白天在工地奔忙劳作,夜晚研究管理工作。凌晨两三时,办公室常亮着灯,他与班子成员共同研究管理制度。面对反对声,他硬气回应:“只要坐得端、行得正,就没有什么可忌惮的!”他们只有一个目标:让芒部中学早日走上正轨。短短2年间,伴随一系列铁腕整改,芒部中学教师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“校兴我荣,校衰我耻”的集体观念扎根人心。

集体备课的“芒部速度”

随着学校的发展,围绕打造县内一流、市内知名完全中学的目标,芒部中学以制度执行力建设为抓手,逐步实现管理的法治化与精细化。

为了迅速扭转教学成绩低劣的现状,他要求月考当天完成试卷批改与质量分析。2019年,构建芒部中学课堂模式——精神状态模式、课堂纪律模式、新课模式、复习课模式、小专题模式、习题课模式。2020年,引入“五点四环节”教学法,强调“讲、练、赛、考、思”有效课堂关键要素,增加精准的50天增分策略,进一步把握高考脉搏。一步一个脚印,一套完整成熟的芒部中学教研体系逐步形成。

在芒部中学,月考后,阅卷室总有一道不变的风景:深夜,后勤人员送来泡面,班子成员陪教师改卷,直至试卷批改与质量分析结束。“要求学校教师做到的,我必须先做到。”谭开科这种以身作则的作风,让芒部中学的教学质量从全县垫底跃升至昭通市前列。

校内建筑皆以寓意深刻的名称命名:馨怡楼、毓秀楼、求实楼、弘毅楼、知行楼、尚俭楼等。这些名字,体现了谭开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,也寄托着他对学生的期许。

从28亩到462亩

一砖一瓦的“工匠精神”

2009年,芒部中学占地面积仅28亩。2025年,校园占地面积已增至462亩。芒部中学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历程,就是一部筚路蓝缕、自力更生的历史——从蓝图描绘到规划设计,从资金筹集到建设施工,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,无不浸透着开拓者谭开科及其实干团队的心血与汗水。整个校园的硬化、绿化、美化、亮化工程,均由团队自主规划、设计、筹资、实施,在精打细算中逐步完善。2024年,校园绿化面积达11.7万平方米,水体面积达1.43万平方米。谭开科心中那把铁锤,一锤一锤凿就了今日的山水诗画、满园绿意。

蹲点采访期间,校门口的那座石桥是我们的必经之地。此桥建于2022年,长宽各9.9米、高1.9米,谭开科称其为“鸿鹄桥”。他希望芒部中学的学生跨桥而过,如鲤鱼跃龙门,怀鸿鹄之志翱翔蓝天。

漫步校园,湖水碧绿,映衬着远处的山峦,眼界豁然开朗。2023年,谭开科带领团队躬身实干:规划设计、组织施工,耗资97万元,将一个建筑垃圾场改造为9850平方米的文昌湖,寄予学生考上“985”名校。这些景观背后,凝聚着谭开科规划、筹资、设计的匠心。他在打造芒部中学,也在构筑他的理想。每一处细小的地方,每一项不起眼的基础设施建设,都浸透着他一心扑在办学上的心血,也藏着他对教育的美好憧憬。

2024年8月,谭开科担任芒部中学党委书记。在交谈中,我了解到学校的部分教学目标和管理模式。在芒部中学工作的16年间,他获得多项殊荣,并入选“兴昭人才支持计划”。在讲述以“铸品明智、讷言敏行”为校训的办学体系时,他说:“铸品明智,就是要像工匠一样精雕细琢,锤炼学生成人、成才。”

谭开科的教育改革实践,最终凝练成“12345”发展方略:以教育教学质量为1个中心,以班级建设与有效课堂为2个关键,以精细化、法治化、特色化为3大战略,以理念、管理、模式、方法为4个创新,以思想作风、管理制度、基础设施、师资队伍、品牌文化为5个建设。

这是他的发展思路,也是芒部中学走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的实践。在此体系下,学校多年高考创造了“低进高出”的奇迹。

教育的力量

足以让顽石开花

校园绿树成荫,杜鹃花怒放。我不断自问:“是谁,为芒部中学种出这一路繁花?”

鸿鹄之志,山海可平。“做教育最大的幸福,就是目送一批批孩子成人、成才。为此,我乐此不疲、矢志不渝。”从一所普通初中,到二级一等完全中学,再到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,谭开科将全部心血、汗水、激情与智慧熔铸进芒部中学。这所学校,如同他亲手抚育长大的孩子,历经了从弱小到强盛的蝶变。

蹲点采访的最后一天,夕阳将“鸿鹄桥”染成金色。谭开科站在桥头,望着匆匆而过的学生身影,轻声说:“我希望他们一生,都具有遇水架桥破万难的勇气。”这座桥,恰如他16年征程的缩影——从挑水喝的困境,到“985”文昌湖的开阔。他用铁锤般的毅力,在乌蒙山深处凿出了一条乡村教育的光明之路。

记者手记:

镇雄县芒部中学的成功经验,不是简单的“逆袭”,而是一个领军人带领团队,以信念与行动写就的“史诗”。其治校智慧,既有“破釜沉舟”的果决,也有“春风化雨”的温情。芒部中学的崛起,印证了一个真理:教育的力量,足以让顽石开花,助鸿鹄飞越群山。


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!网络非法外之地,请文明交流,理性互动!
热门评论
  • 唯一的执着 LV18 太上皇
    2楼
    0809年挑水喝,我们96年毕业的时候都没有这种挑水喝的情况,吹牛也要注意情况嘛
    7-23 11:56 · 浙江
    4 回复
  • 锁心忆往昔 LV18 太上皇
    3楼
    不错不错
    7-23 16:06 · 云南
    回复
  • 清风无影 LV16 王爷
    4楼

    唯一的执着 发表于 2025-7-23 11:56 0809年挑水喝,我们96年毕业的时候都没有这种挑水喝的情况,吹牛也要注意情况嘛 ...

    吹牛反正又不犯法
    7-23 17:16 · 云南
    回复
打开镇雄微生活APP,与楼主互动
你的热评
游客
发表评论
最热雄友圈
  • ​凡天将发斯人也,未发其福,先发其慧;此慧一发,则浮者自实,肆者自敛。 【释义】:当上天要成就某人时,不会先赐予福报,而是先开其智慧;当智慧觉醒了,浮躁的人会变得沉稳,放纵的人会自然懂得收敛。

    一爱上浪漫的人

    16
  • 中午12点上班哦!#镇雄工作推荐#

    求职顾问~小赵

    16
  • 应审时度势,修养德行,广泽民“需于酒食”指身处困境而能不改其乐。蓄养人力,固守正道,则能从容地应对困难,处险而不惊,以待大起之时机。在艰难困险之中还能饮食自若,安然自处,以待时机,才是应对险困的大境界。 应当机立断,努力将争执诉讼化解在起始阶段,切忌久拖不决,纠缠于口舌之争。如此,虽受小的指责与埋怨,然终归获吉。宜克制自己争强之心,待人以善,以和为贵,决不可逞强施威;否则,虽一时占得上风,或可得官加爵,然会因而失去道义、民心,终致身败名裂。

    一爱上浪漫的人

    15
  • #每天一条雄友圈#

    梦梦梦梦

    15
  • #家乡特产#

    小灶酒

    14
  • 分享了图片

    回忆格式化

    14
  • 分享了图片

    成心如意

    13
  • 芒部三滴水窝凼

    忆往昔...@敏

    13
  • #每天一条雄友圈#

    成心如意

    12
  • 被尊重了的生命才能有力量。培养孩子立足社会、独立生活的能力,比孩子考好成绩更重要。亲子关系的核心是分离。和孩子的关系是彼此陪伴、彼此支持、彼此滋养、彼此成就,而不是互相纠缠,掌控和反掌控。 这一品以“执念→痛苦→经义破局→现实转变”为当下,将《金刚经》“无所得”思想融入现实生活场景。#美好的一天从晒照片开始#

    蒋二妹

    12
热点推荐

安装应用

本地生活服务平台,随时了解家乡事!

免费下载镇雄微生活
这是app专享内容啦!
你可以下载app,更多精彩任你挑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